知识点: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
一、设计样本
(一)确定测试目标
审计抽样是服务于测试目标的技术工具。考试中,测试目标通常以“某某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”或“某某项目的某某认定”的形式给出。如“赊销审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”,“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”。
(二)确定审计程序
根据测试目标确定审计程序属于职业判断。例如:如果测试目标是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,审计程序就是向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函证。
(三)定义总体
1.确定总体
总体是审计目标的载体。总体应具备适当性与完整性。
(1)适当性
在属性抽样中,总体所包含的控制活动应当与测试目标中的控制相关联;例如,如果测试目标是赊销审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,则总体是反映赊销审批情况的全部销售单;
在变量抽样中,总体所包含的抽样单元应与测试目标所提及的项目关联。例如,如果测试目标是应付账款的存在认定,总体可以定义为应付账款明细表中的全部应付账款。
(2)完整性
例如,如果测试目标是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,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。少一周不完整,少一张凭证也不完整。
(四)定义抽样单元
2.定义抽样单元
(1)在控制测试中,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。
(2)在细节测试中,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、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,甚至是每个货币单元。
例如,当审计程序为函证应收账款,则抽样单元为被审计单位的每一家客户(而不是每一笔应收账款);当审计程序为检查应收账款的账龄,则抽样单元为每一笔应收账款(而不实每一家客户);当审计程序为询问,则抽样单元为每一位知情人。
(五)考虑总体分层
分层就是将一个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,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(差异较小)特征(通常指金额)的抽样单元组成。由于属性抽样不考虑变异性,所以分层只适用于变量抽样。
1.分层的目的
分层降低变异性,进而减小样本规模。
2.分层的方法
将总体项目按金额降序排列,将累计合计数大约等于总体金额一半的项目分为一层,剩余项目分为一层。
如:将3,9,2,10,7,8,4,6,1,5分为两层。
第一步:降序排列:10,9,8,7,6,5,4,3,2,1。
第二步:总体合计数为55.前3项累计合计数为27,接近总体金额的一半。
第三步:前3项为一层,后7项为一层。
3.分层的后续处理
对不同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比例或审计程序。各层的样本只能推断各层,将各层的推断结论合计,得到总体的结论。
(六)定义误差构成条件
1.在控制测试中,误差是指控制偏差(即:违反所测试的内部控制)。注册会计师要(根据内部控制的具体规定)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;
2.在细节测试中,误差是指错报,注册会计师要确定哪些情况构成错报(实事错报或判断错报,但不包括推断错报(因为尚未抽样,所以尚未推断))。
二、选取样本
(一)确定样本规模
样本规模影响因素
|
控制测试
|
细节测试
|
与样本规模
|
可接受抽样风险
|
信赖过度风险
|
误受风险
|
反向变动
|
可容忍误差
|
可容忍偏差率
|
可容忍错报
|
反向变动
|
预计总体误差
|
预计总体偏差率
|
预计总体错报
|
同向变动
|
总体变异性
|
—
|
总体变异性
|
同向变动
|
总体规模
|
总体规模
|
总体规模
|
影响很小
|
(二)选取样本
不论使用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,在选取样本项目时,都应当使总体中的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。
1.随机数表选样(随机选样)
(1)对总体项目编号,确定与随机数的一一对应关系;
(2)确定选取随机数的起点;
(3)确定连续选取随机数的路线;
(4)按既定路线选取有效随机数。
2.系统选样
(1)计算选样间距d=总体规模÷样本规模;
(2)在1到d中随机确定选样起点;
(3)根据间距顺序选取样本。
3.随意选样
(三)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
如选取的项目不适合审计程序,称为未检查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