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是有资质的管理人员、高效的风险管理流程以及先进的信息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截至目前,国内外金融机构尚未开发出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量化技术,但普遍认为声誉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操作是:
(1)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,改善公司治理,并预先做好防范危机的准备;
(2)确保各类风险被正确识别、优先排序,并得到有效管理。
声誉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有:
(1)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
高度重视对员工守则和利益冲突政策的培训,确保所有员工都能深入贯彻、理解商业银行的价值理念和风险管理政策,遵守内部流程,将声誉风险管理渗透到商业银行的每一个环节,从微观处减少潜在的声誉风险因素。
(2)确保实现承诺
无论对利益持有者作出何种承诺,商业银行都必须努力兑现,如果因各种原因无法实现承诺,则必须作出明确、诚恳的解释。
(3)确保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
商业银行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,出现某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,但及时改正并且正确处理投诉和批评至关重要,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金融产品/服务的质量和效率。恰当处理投诉和批评对于维护商业银行的声誉固然重要,但是商业银行不能将工作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,通过接受利益持有者的投诉和批评,深入发掘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,才更具价值。
商业银行应当从投诉和批评中积累早期声誉风险预警经验。风险管理人员应当有能力分析和判断投诉的起因、规模、趋势、规律与潜在风险之间的相关性,例如,大规模的投诉或批评等外部事件,可能预示即将发生严重的声誉风险,商业银行应及早采取应对措施。
(4)尽可能维护大多数利益持有者的期望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相一致
现实中,商业银行应当对不同利益持有者的期望进行分类并优先排序,一旦发现某些利益持有者的期望和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相冲突时,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必须作出取舍。
(5)增强对客户/公众的透明度
客户应当被看做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资产,而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被动接受者。传统上,商业银行通常都会因为竞争关系而将很多信息秘而不宣,如今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产品研发、未来发展计划向客户/公众告知,并广泛征求意见,以提早预知和防范新产品/服务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。
(6)将商业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CSR)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
虽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不是提高声誉、降低风险的“万能药”,但负责任的商业银行形象的确有助于增强员工凝聚力、投资者信心,以及吸引更多优质客户。高级管理层应当制订详细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方案,力争更多地服务和回馈社会,创建更加友善的机构和人文环境,以利于更稳健、持久地实现商业战略。
商业银行应当不仅在其内部广泛传播价值理念,也应当将这种价值观延续到其合作伙伴、客户和供应商/服务商,并在整个经济和社会环境中,树立富有责任感并值得信赖的机构形象。
(7)保持与媒体的良好接触
商业银行的良好声誉源自利益持有者的持久信任,而媒体是商业银行和这些利益相关群体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。因此,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体,定期或不定期地宣传商业银行的价值理念。发言人制度、首席执行官的媒体访谈,以及可信赖的第三方(如研究机构的客观评价)都可以成为商业银行在利益持有者以及公众心目中建立积极、良好声誉的重要媒介。
(8)制订危机管理规划
商业银行应当制定声誉风险管理应急机制,并定期测试以确保危机时刻商业银行的反应是及时、恰当的。对于难以评估/预期的风险威胁,可以参照其他商业银行的历史情景,测试自身在同样情况下的危机处理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