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监管的有效实施必须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,以便为银行监管提供全面、有效的法规依据。
在我国,按照法律的效力等级划分,银行监管法律框架由法律、行政法规和规章三个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。
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《宪法》,并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法律规范,是法律框架的最基本组成部分,效力等级最高。当前,银行监管领域所依据的主要法律包括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》、《中国人民银行法》、《商业银行法》、《行政许可法》等,这些法律构成银行监管部门依法行使银行监管职能的基础。此外,《物权法》、《信托法》、《票据法》、《公司法》、《担保法》、《合同法》等法律也从不同角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出基本法律要求。
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依法制定,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的各种有关活动的法律规范。其效力低于法律,根据法律所制定。行政法规条文本身需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出补充规定的,由国务院作出立法性解释,如《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》等。
规章是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,在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。
按风险类别划分,风险管理相关领域主要监管规章制度和监管指引如下:
1.信用风险管理领域。以《贷款通则》、《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》、《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》、《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》、《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》、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》、《项目融资业务指引》、《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》、《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》、《银团贷款业务指引》、《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》、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相关文件构成的制度框架,成为指导商业银行规范管理信用风险的主要依据。
2.市场风险管理领域。随着2012年6月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出台,我国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领域制度建设在逐步完善,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和《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》等相关文件,也成为指导商业银行规范管理市场风险的主要依据。
3.操作风险管理领域。关于操作风险管理领域的相关指引处于不断建设完善之中。目前,银监会已发布的主要制度包括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、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》、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》等文件,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操作风险的相关管理要求。
4.其他风险管理领域。相关制度包括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、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》、《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》、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》、《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(试行)》等,以逐步加强和引导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。
除上述法规外,在我国还有行业自律性规范、司法解释、行政解释和国际金融条约四个部分作为法律框架的有效补充。近年来,银行监管部门逐步借鉴国际银行监管经验,以“指引”形式发布行业指导意见,指导银行机构完善经营管理。